近期,一些关于民营经济离场的论调引发市场热议,尽管不少声音偏离事实,但仍折射出民营经济时下融资难、融资贵的焦虑。民企融资有多难?如
近期,一些关于民营经济离场的论调引发市场热议,尽管不少声音偏离事实,但仍折射出民营经济时下融资难、融资贵的焦虑。民企融资有多难?如何从根本上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
近日,在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石景山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期间,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等学者。
民企融资有多难?从融资规模的收缩上便可一窥端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从融资规模来看,过去3年民营企业平均融资规模一路下降,从2015年的5.99亿元下降到2017年的4.6亿元。
今年以来,一些民企即便有3A级高信用评级,其在债券市场发债也举步维艰,有些机构甚至表示“民企债一概不看”。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6月累计新增小微企业债345亿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72.9亿元,同比下降39.78%。民企要以和国企一样的成本从银行获得贷款很难,有时甚至根本无法获得。
民企融资成本有多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此前指出,民企平均贷款年利息为16.7%,让很多企业难以承受。金融企业对民企的贷款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年。另外,金融机构要民企先存钱再贷款。此外,民企贷款的加息成本高,比如,金融企业对中小企业(一般是民企)年基准贷款利率比国家法定的要高20%,同时还有抵押成本。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破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局面,何处发力?专家表示,改变商业银行考核机制是关键。
余永定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建议道,商业银行向来将“安全”视作头等大事,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今后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应将“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纳入在内。
央行参事盛松成也持相似观点:“在现有考核机制下,银行给国企央企贷款时,若形成坏账,个人承担责任有限,但如果给民企贷款时出现坏账,问题就比较严重。”在他看来,短时间内民企的融资困境难以改变,须从长期着眼、从体制方面入手,逐渐落实到考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上。
除商业银行考核机制之外,发展“土生土长”的地区性金融机构,也是专家一致看好的举措。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不妨参考美国的做法,开办地区性中小银行。美国有500多家地区性中小银行,在支持当地中小企业融资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这一经验,或许能为解决中小民企融资问题提供新思路”。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
余永定也赞同这一思路,“这类机构了解当地的情况,对借款人的信用情况更为了解”。余永定此前提出,市场应建立面向民企的服务机构,“日本有中小企业信息平台,中国这方面也可以建一个涉及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
“融资难”、“融资贵”,哪个问题更棘手?在盛松成看来,“融资难”的问题显然更严重。
如何让小微企业“借钱有路”?盛松成认为,放开利率上浮是关键,“央行应让银行自主选择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这才是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方向”。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曾指出,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对贷款的议价能力会下降,面向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但银行对大企业放款的意愿也会降低。因此,越来越多大企业会探索转向融资成本更低的资本市场,届时,商业银行将有更多信贷资源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央行行长易纲在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也谈到,基准利率未来可能主要由市场决定,中国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双轨将合并成一个市场化利率。
除利率市场化改革外,余永定建议,“央行对流动性的管控要适度,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三次定向降准,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但是,如何确保资金真正落实到小微企业呢?盛松成建议,央行应对定向降准以后的资金流向加强监测、跟踪检查,不能一放了之。
此外,今年6月1日,央行宣布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新纳入中期借贷便利的担保品包括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 、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等。盛松成认为,这实际上也是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将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局面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