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的调整,让银行板块很受伤。截至7月17日收盘,已经有17只银行股破净,破净的在上市银行中占比达到65 4%。天风证券测算,银行板块估值仅
剧烈的调整,让银行板块很“受伤”。
截至7月17日收盘,已经有17只银行股“破净”,破净的在上市银行中占比达到65.4%。天风证券测算,银行板块估值仅0.88倍市净率,距离历史最低不到5%。
面对股价的节节走低,股东和高管纷纷祭出增持大招,不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收效甚微。
银行板块平均市净率不足1倍
进入7月,P2P行业是“爆爆爆”,银行则是“破破破”。随着市场的重心下移,银行板块的破净家数不断增加,26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经有17家目前股价在净资产下方。其中“破净”最为严重的个股是华夏银行,目前的市净率仅有0.61倍。华夏银行的股价自今年2月5日达到阶段性高点10.27元之后,便开始一路下跌,截至7月17日收盘,股价已经跌至7.25元,相较高点几乎跌去三成。
除了华夏银行之外,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和光大银行的市净率也都在0.7倍之下。四大行也全面破净,四家银行中,目前市净率最高的是建设银行,最新的市净率为0.9倍,最低的为中国银行仅有0.73倍。
目前市净率最高的三家银行是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和张家港行,市净率均在1.2倍之上,分别是1.47倍、1.38倍和1.21倍。不过相比高峰时也打折不少,2017年时,张家港行最为风光时,市净率一度达到6倍,市盈率更是超过50倍。
面对多家上市银行连续破净的现象,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近期银行股的疲软表现主要是受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在当前金融行业去杠杆、金融监管趋严,尤其是资管新规落地后,短期内影响了资本市场资金供求,对资本市场产生了一定冲击。不过市场显然夸大了这些影响,目前银行业显然没有那么糟糕。
天风证券的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当前银行板块回调幅度已很大。因贸易摩擦加剧及去杠杆等引发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加上资管新规等落地对股市之影响,银行(中信)指数自2月5日高点以来回调已达24%。银行板块调整幅度很大,调整已相对充分。板块已经具有投资价值。
散户在这波银行股的调整中很受伤。“去年包括今年年初,机构还在看好银行板块,有机构甚至撰文表示会消灭破净银行股,而且分析得面面俱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仅没有消灭,反而越来越多了。我去年的盈利已经全部回吐。”广州投资人林荣表示。
高管耗资已超3000万
股价节节败退,触及“保价”红线,上市银行启动自救计划。7月16日晚,杭州银行公告称,自2018年6月19日起至2018年7月16日,该行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达到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
根据杭州银行稳定股价预案,该行上市后三年内,若该行股票每年首次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该行最近一年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该行将通过公司回购股票、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票,董事(不含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等方式启动稳定股价措施。
其实在触发股价稳定预案之前,杭州银行大股东已经出手增持。6月26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该行大股东红狮集团已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增持计划,已累计增持该行无限售流通A股股份1002.6万股,增持股份数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0.27%,红狮集团的持股比例也从5.81%上升至6.09%。
杭州银行已经是第三家进行“保价”的银行,今年5月,上海银行、江苏银行也相继发布了关于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公告,均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而触发了稳定股价措施。
除了股东之外,高管也积极增持“保价”,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已经7家银行的50名高管对自家股票进行了增持,耗资超过3000万。
浦发银行12日晚间公告称,行长刘信义等六名高管分别于2018年7月11日至12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浦发银行34.85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9.35元至9.58元。据推算,本次增持耗资约330万,六名高管表示自愿承诺锁仓两年。
招商银行出手最为阔绰,今年5月8日-10日,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田惠宇等10名高管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合计买入公司股票85.5万股,并自愿承诺锁定三年。从增持金额看,成交价格区间为29.52元-29.97元,共计耗资超过2500万元,平均每位高管耗资逾250万元。
“面对几万亿的市值,增持几千万就想要把市值提起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更多是一种表态。近期银行的负面消息较多,除了严监管之外,实体经济疲弱,农商行的坏账率飙升,也让投资者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打上问号,从目前来看银行股还会继续磨底。”华南一家私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