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的核心一直在变。现在是人才,未来或许是公共服务。此前,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成都要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这就要求其城市
城市竞争的核心一直在变。现在是人才,未来或许是公共服务。此前,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成都要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这就要求其城市的公共服务还需继续提升。7月11日下午,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举行,整场发布会的核心即为“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并发布《成都市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下简称《计划》)。
根据《计划》,成都提出了3个对标。在公共服务上对标国内一线城市补短板强保障,在城市功能上对标国家中心城市优布局强功能,在文体旅商上对标世界城市提品质强质量。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预计到2020年,成都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宜人宜居宜业品质全面彰显,国家中心城市基本建成,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上述目标,成都计划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预计2018年、2019年、2020年将分别完成投资2169亿元、3223亿元、2722亿元。
立体开放格局
2020年机场年旅客保障能力达到1亿人次
未来的成都,交通通达性将更强,立体开放格局将被构建。
成都要从国际航空枢纽、四向开放铁路通道和内畅外联交通网络三个方面的建设,实施枢纽功能提升攻坚。譬如,加快推进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蓉昆高铁(成自宜高铁)、成达万高铁、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轨道交通18号线等项目建设,2020年机场年旅客保障能力达到1亿人次,商务航线、货运航线、文化旅游航线分别达到34条、8条、26条,轨道交通投入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
同时,实施市政设施建设攻坚。从聚力完善优质高效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网络、“东进”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骨架、智慧城市服务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加快实施李家岩水库、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项目、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智慧交通及城市管理云脑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形成“一山连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城市发展新骨架。
让城市有机更新
3年内实施3.1万户棚户区改造
记者了解到,成都将从营造多元化舒适美丽宜居环境、打造多样化独具魅力体验丰富特色街区、完善多层次特色化慢行交通网络三个方面,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攻坚。三年内,通过实施3.1万户棚户区改造、900个老旧院落改造等项目建设,激发城市再生新活力,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加快推进天府锦城、天府奥体城、成都大剧院等重大标识性项目,完善医疗、养老、健身等设施体系。
到2020年,新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79所、小学171所、中学90所,新增学位28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05%,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覆盖率达75%,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毛入学率达98%以上,每个区(市)县至少有一所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中职就业率达到98%,全面提升全市特殊教育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及教育水平,创建12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到2020年教育国际化实现度达到85%。
打造“熊猫之都”
到2020年建成绿道3240公里
记者了解到,成都将实施生态本底打造攻坚,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公园城市形态打造、碧水蓝天优美环境营造等重点工程,高标准建设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熊猫之都”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
到2020年,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岷江、沱江成都段水质优良比例达7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0%以上,建成绿道3240公里,塑造公园城市大美新形态,让市民生活更加美丽。
现场直击
成都市房管局副局长赵江明:
未来3年成都计划筹建各类住房105万套
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报告中提出,要聚焦住有宜居,助力更多市民实现安居梦想。成都将如何做?
成都市房管局副局长赵江明表示,成都将坚决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全力保障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未来三年成都计划筹集建设各类住房105万套,未来五年计划筹集建设184万套,确保不同群体的居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稳步推进棚户区和老旧院落改造,探索在城市更新中实施“留改建”模式,多留少拆、多改少建,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未来三年,全市实施棚户区改造3.1万户、老旧院落改造900户。
在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方面,成都将在2020年确保11万套公共租赁住房,全部投入使用并加快腾退流转,同时扩大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保障范围。为了解决人才安居需要,推进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建设,探索“先租后售”和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模式,未来三年计划建设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21万套。
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江:
到2020年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达100%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每一个老年人都活出尊严、活出品质”。对此,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江直言,成都将在硬件、软件、规范管理和社会环境方面,努力构建养老、孝老和敬老的社会环境。
譬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继续推动社区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点等建设,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到2020年实现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以上;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社区覆盖率达80%。同时,还将持续开展养老机构安全改造和适老化改造。
在软件方面,加大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提升专业素质;探索护理员奖励补贴制度,让养老护理行业留得住人才。在规范管理方面,深入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探索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解决养老服务中的突出问题,让老年人安心、舒心、放心养老。
在社会环境方面,在现有对经济困难老年人每年500-7200元不等的养老服务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对经济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水平。
成都市卫计委副主任贾勇:
目前成都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000余支
成都市卫计委副主任贾勇现场透露,“十三五”期间,成都将累计投资29.95亿元,完成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诊疗设备提档升级,计划到2020年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339个,诊疗设备提档升级384个,2890个村卫生室实现公有化和标准化建设。
此外,目前成都市已组建82个纵向型、紧凑型医联体,实现了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下一步,将强化医联体内涵建设,促进优秀医疗资源下沉;并通过加大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以及乡村医生县管乡用等多项措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成都已经组建了家庭医生团队2000余支,签约600余万人,通过家庭医生团队网格化管理等措施,优先覆盖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者等重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