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财政平台PPP业务人士直言,不少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着流动性兑付的压力,因为手里有资金,近期接待了很多周边多个省市地方政府的领导,
一政府财政平台PPP业务人士直言,不少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着流动性兑付的压力,因为手里有资金,近期接待了很多周边多个省市地方政府的领导,名为考察项目,实为借钱。
近日 ,中诚信国际在西部省份某农商行出具的一份跟踪评级报告中披露,该行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末的4.13%飙升至2017年末的19.54%。相应地,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从161.25%下降至34.15%;资本充足率由11.77%变为0.91%。
而据该报告分析,导致不良率在2017年飙升的直接原因,由于该农商行为了贯彻监管部门降低不良贷款偏离度的要求,将大部分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计算。
逾期90天一般被视为实质性违约,一直作为不良贷款的重要参考标准。前述农商行2016年末逾期贷款余额达113.05亿元,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为25.75%,2017年该行逾期贷款为103.64亿元,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24.30%。虽然2017年较2016年资产质量有所好转,但逾期率仍然偏高。
直观来看,近20%的不良率是由统计口径的收紧直接导致,但其背后体现了部分银行和监管单位主动暴露风险,加速风险出清的经营思路转变。
一位与该行有业务往来的当地金融机构业务人士认为,近20%的不良率并不算高。“如果看实际的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之前该行不良占比超过30%,近年的资产质量是逐渐好转的。”
地方债务率高企对公不良率攀升
多位银行业和金融机构人士普遍认为,前述农商行的不良率反映了部分中小银行存在的真实的资产质量风险,但该行不能代表行业的普遍或平均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特殊性。
该省PPP业务人士表示,去年下半年行业内颇受关注的山西某农商行不良率高达28%,主要是人事变动和经营问题。而今年的该省某农商行不良率近20%。不考虑直接的统计口径的变化,还是体现出银行早期的风险控制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都是比较特殊的案例。近日,申万宏源一份地方债研报中统计,按照(地方债+城投债)/GDP的广义负债率计算,排在全国前三位的省市区负债率分别达113%,108%,97%,同比增速分别达10%、14%、14%,较高的负债率给地方政府带来不小压力。本地的中小银行在地方负债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样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最优质的项目基本都被国有大行收入囊中,大行、城商行、农商行所持有的项目资产质量是逐渐下行的,不少农商行的资产是之前市级、县级平台的城投债。城投债占比在半数左右,而随着近期宏观去杠杆、地方负债收紧,城投债的逾期和违约率很高。带给中小行的压力可想而知,甚至不仅是报表反映的30%的水平。”他指出。
前述PPP业务人士直言,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着流动性压力。因为自己手里有资金,该人士近期接待了很多周边多个省市地方政府的领导,名为考察项目,实为借钱。有些甚至是不计成本地借钱,可以承担15%以上的利率,这在之前是根本没有的。
主动暴露风险中小行寻求业务转型
一直以来,监管部门鼓励银行主动暴露风险。
在年初,原银监会召开的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建立联合授信和债权人委员会两项机制,加快不良贷款处置速度,被部分行业人士视作今年行业不良贷款暴露程度进一步增强行业资产质量真实性的信号。
而2月末,原银监会发文明确根据单家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对风险分类结果准确性高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金监管要求。此举明确给银行提出了主动暴露风险,提高真实资产质量的方向。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城商行和农商行尤其是农商行在2018年一季度不良率有较为明显的攀升,有业内人士分析不排除与监管部门鼓励暴露风险有关。
华南某股份银行一高管表示,监管允许下调拨备的条件并不容易达到,一些前期发展比较快的中小银行在这一轮去杠杆中会暴露出比较多的资产质量问题。而近两年的零售银行转型极大缓解了此前资产质量下滑的压力,但相较达到拨备下调的要求还有差距。他指出,作为商业银行十分希望也需要拨备下调,未来将会从零售角度突破继续改善资产质量,达到监管要求。
某大行西南省分行公司部副总表示,面对对公业务不良率攀升的压力,现在中小银行也在积极进行转型,也希望发展零售方向。但是因为中小行尤其是地方的农商行更具备地域的局限性,普遍存在存款很多但贷款放不出去的情况,零售转型存在一定的瓶颈。目前有一些探索,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将地方城商行农商行的存款优势与大行的渠道优势结合,帮助中小行实现转型,改善资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