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国人保要么主动缩减IPO募资规模,要么采取股份锁定、引入战略投资者等灵活方式,否则其IPO进程可能还是会存在一
结合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国人保要么主动缩减IPO募资规模,要么采取股份锁定、引入战略投资者等灵活方式,否则其IPO进程可能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未知数。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作为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金融企业,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回A”的道路走得异常艰难。
6月5日,中国人保如愿以偿。当天,证监会发审委召开第85次IPO发审会议,两家过会,一家被否。其中,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保顺利过会,安徽万郎磁塑股份有限公司被否。
至此,中国人保成为继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之后,第5家登陆A股的保险公司。事实上,上述4家保险公司已早于中国人保完成了A+H股的战略布局。A股迎来了第五家保险公司,福兮?祸兮?
百亿募资规模创8年新高
据中国人保招股书申报稿披露,其不考虑超额配售的拟发行股数将达45.99亿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的9.78%,不考虑超额配售),在A股历史上可以排到第八,这一发行量也创近8年来A股IPO纪录,保守估计募资规模达到百亿量级。
其实,早在2003年,中国人保就曾创全球最大IPO纪录,在H股上市融资规模达54亿港元。
这是中国人保第一次冲击IPO,缓解了公司的资本困局。根据2002年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偿付准备金应为59.43亿元,当时仅为28.02亿元,不足规定额度的一半。原保监会给予“无条件的宽限”后,要求中国人保在上市3年内补足偿付能力。
之后,中国人保多次尝试“回A”,都因为各种原因无疾而终。其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相继完成了“A+H”股发行,并在资本市场上不断刷新股价和公司市值。相比之下,中国人保在H股的股价和市值表现均不如人意。
2017年9月29日,中国人保终于再次启动“回A”之旅,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017年9月26日报送),并于2018年3月9日收到了申请文件的反馈意见。一切看起来已经是水到渠成。
那么,中国人保为何选择此刻“回A”?百亿元的融资主要用途是什么?“回A”能给中国人保带来哪些变化?《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保有关负责人,至截稿时尚未得到回复。
A股恐无法承受“巨无霸”连续冲击
虽然没能得到中国人保的官方回应,但资本市场已经作出了反应。
自中国人保传出A股即将过会的消息(6月1日),H股股价连续2个工作日大涨。6月4日,中国人保H股股价收盘上涨8.89%,至4.04港元/股;6月5日,中国人保股价继续上扬,收盘至4.08港元/股,涨幅0.99%。
“A股刚刚经历了一轮富士康上市的融资,又迎来了中国人保这样一个‘巨无霸’级别的公司,对于目前低迷的市场而言,未必是好事。”一位资深市场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5月8日,作为A股独角兽第一股的药明康德上市,轻松获得了逾1300亿元的总市值规模;之后工业富联(富士康)宣布将于6月8日在上交所挂牌,发行价为13.77元/股,融资规模271.2亿元,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为17.09倍。
对此,有资深投资人士分析,以目前A股的表现可能无法承受“巨无霸”的连续冲击,在现阶段,中国人保要想尽最大限度提升募资规模,恐怕并不现实。结合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国人保要么主动缩减IPO募资规模,要么采取股份锁定、引入战略投资者等灵活方式,否则其IPO进程可能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未知数。
就在中国人保“回A”的同时,5月31日,中国人保获批发行总额不超过18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根据中国货币网信息,中国人保此次发行的10年期国定利率债券的发行期限为6月5日至7日,将用于补充发行人资本等。
频繁募资,中国人保“缺钱”吗?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人保总资产和保费规模稳健增长,合并报表口径的总资产由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8434.64亿元增至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9879.7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3%;保险业务收入由2015年的3882.10亿元增至2017年的4764.4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78%。
净利润方面,2017年,中国人保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46亿元,2016年为143.34亿元,2015年为191.76亿元。其中,2016年净利润出现明显下滑,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净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不利波动、投资收益下降和自然灾害频发等”。
根据招股说明书,中国人保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充实公司资本金。2017年底,中国人保实际资本2519.83亿元,核心资本1980.75亿元,最低资本843.23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99%,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35%。
具体地,中国人保透露,集团已经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战略,并促进战略落地实施。新的发展形势下,坚持推进“三农”服务创新,服务普惠金融发展,把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等重要机遇,坚定推进发展转型,加快转变车险拓展模式,夯实寿险转型基础,强化健康险专业能力建设,并持续探寻新常态下的市场需求、发展契机,提高市场策略的针对性。